西安交通大學新聞傳播教育已有20年發展歷史,新聞與新媒體學院(簡稱新媒體學院)成立于2015年4月,由西安交通大學與陜西省委宣傳部共建,是國內較早以新媒體命名并將教學科研人才培養作為方向的新型新聞學院。
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011年)1個,教育部首批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碩士點(2010年)1個;2007年開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博士點招收文化傳播方向博士生,2010年開始招收新聞傳播理論與實踐方向博士生;2016年開始招收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本科生;2019年獲批“新媒體與社會治理”二級交叉學科博士點,2021年開始單獨招收博士生,形成“本-碩-博”貫通培養體系。“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被評為省級一流專業、中國軟科一流專業A+,全國排名第四;“新媒體與社會治理”“傳播與社會熱點透視”被評為省級一流課程。
新聞與新媒體學院現有教職工4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23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2人,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1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員2人,教育部高校網絡教育名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1人,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領域領軍人才1人,陜西省高校青年杰出人才1人,陜西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1個,陜西高校新型智庫A類1個,校領軍學者1人、青年拔尖人才3人,各類學會、研究會常務理事、副會長、理事長30余人次。
新聞與新媒體學院以“打好‘工字牌’,突出交叉特色”為總體指導思想,以國家和地方重大需求為導向,以學科一流為目標,以“大平臺、大項目、大團隊、大成果”為抓手,以新聞傳播與輿論引導、新媒體與社會治理、大數據與網絡輿情、數據新聞與計算傳播等學科方向為支撐,在政務新媒體、智能媒體交互、國際傳播等方面不斷拓寬研究新領域,形成特色科研優勢。擁有陜西省輿情信息工作創新中心、陜西省網絡輿情研究基地、中國(陜西)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創新中心等省級研究基地6個和智慧學習工場1個;與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共建新媒體創新應用與品牌建設實驗室1個;與陜西省總工會共建“新媒體創新工作室”1個。新聞與新媒體學院自成立以來,獲批包括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在內各類科研課題300余項,在國內外高水平頂尖期刊發表研究成果20余項,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陜西省重點科技平臺等項目。
新聞與新媒體學院秉承“政產學研一體化”思路,面向各行各業提供社會服務。與人民日報陜西分社、清博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報社、陜西科技報社、騰訊大秦網、延安新聞紀念館等共建三十余個人才培養基地、教學實踐基地、產學研合作基地,獲批教育部產教合作協同育人項目10項,教育部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3項。
新聞與新媒體學院積極為社會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門提供智庫咨詢,成果多次被國家級、省部級領導批示;2018年與人社部共建“新媒體人才評價中心”,培訓全國各地企事業單位三百余次,覆蓋2萬余人;先后參與五省15家宣傳、網信、文化旅游部門十四五發展規劃制定。
新聞與新媒體學院每年舉辦高水平國內外學術會議,包括“中國傳媒經濟與管理年會”、“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建設與學科發展”高峰論壇、“中國新聞傳播學國際發表專題論壇”、“中國數據新聞大賽——暨數據新聞教育發展高峰論壇”、“政務新媒體創新發展研討會”、“媒介與社會思潮傳播論壇”、“跨學科視域下的新聞傳播”高峰論壇、“一帶一路”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論壇等;創辦的“新新論壇”已六十余講,在全國范圍產生廣泛影響。
新媒體技術日新月異,信息傳播格局不斷變化,新媒體人才需登山小魯,新聞傳播理論與思想更需與時俱進。西安交通大學新聞與新媒體學院秉承交大百年名校優良傳統,協同創新、開放辦學,努力打造學術研究、政策咨詢、技術支撐三位一體教學科研高地、新知新思平臺、高端創新智庫,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動新聞傳播與新媒體產學研向前發展。
歡迎您對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門戶網進行訪問,門戶網將按照本明及《隱私政策》的規定收集、使用、儲存您的個人信息,特此發布本聲明如下,請您認真閱讀。
1、本網站尊重用戶隱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在網站上預留的信息。
2、用戶提交姓名、電話以及表單里的其他需要的信息僅用于報考在職研究生、考研輔導、專本科課程等網站所服務的項目使用。
3、用戶提交信息,會有老師進行回訪確認學生的條件資質,是否符合報考相關的項目,以及符合報考哪個項目進行推薦。
4、用戶提交信息是自愿提供,有權拒絕提交,但如果拒絕提交個人信息,本網站將無法提供招生信息,學員也無法了解到具體的招生信息,由此可能會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影響。未滿18歲的用戶,必須在法定監護人已經閱讀本聲明的許可下,通過網站提交個人信息。
5、學生提交個人信息,將享受本網站和第三方的服務,如果同時在其他網站預留信息,并且報名并未通過本網站提供的服務,本網站將不負責任何責任。
6、本網站會非常注重用戶的隱私,不會將信息提供給任何與報名課程無關的第三方,除非用戶違反國家法律有關規定、國家強制要求提供用戶信息的除外。網站被第三方黑客攻擊造成的信息泄露,丟失、被盜用或被篡改等也不負任何責任。
宋老師
400-8032-898
daydayup123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