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農業大學農學院是1948年吉林農業大學建校時成立的最早院系之一。現有教職工90人,其中教師82人,師資力量雄厚,是一支學歷層次較高、學術造詣較深、思想活躍、富于創新的學術隊伍。
師資隊伍中具有碩士以上學歷的占85.3%,博士學位獲得者占44.1%以上。師資隊伍中教授14人,副教授30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28人。俄羅斯農業科學院院士1人、蒙古國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人,省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5人,國務院學科評審組成員1人,吉林省跨世紀學術帶頭人6人。農學院在讀本專科生899人,碩士研究生180人,博士研究生28人。
農學院下設農學、植物保護兩個系,作物栽培等8個教研室,以及院辦和學生工作辦公室行政機構。農學院非常重視專業和學科建設,現有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學、植物病理學、菌類作物學和農業昆蟲和害蟲防治5個碩士學位授權2級學科;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作物遺傳育種學和植物病理學和菌類作物學4個博士學位授予2級學科,作物學一級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并建立了博士后流動站。其中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為農業部和省級重點學科,作物遺傳育種學和植物病理學為省級重點學科。農學院建設有教育部食藥用菌產業化工程中心、吉林省大豆區域創新中心,設有菌物、水稻、特用玉米和農業生物技術4個研究機構和3個一級實驗室,擁有谷物分析儀、光合作用測定系統、高速冰凍離心機等現代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儀器設備總值達到900萬元,生均設備值1萬元,為教學和科研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農學院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植物生理學》課程被確定為省級建設精品課程,《作物遺傳育種學》程被評為省級優秀課程,獲得國家級教學改革研究成果獎一等獎1項,獲得優秀教學成果省級一等獎2 項,國家二等獎1項。建立了完善的實驗教學體系和30多個穩固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十五”期間,應屆本科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比率達30%以上。近三年,碩士研究生的博士生考取率達50%以上。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同時農學院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成立了昆蟲學社、蘑菇愛好者協會等專業性學生社團組織,為學生的鍛煉提供了舞臺。
農學院科學研究與科技推廣碩果累累。“九五”以來,農學院承擔國家、省部級項目100余項,獲國家、省部級獎勵60余項,培育農作物新品種40余個,出版學術專著6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800余篇。農學院響應學校 “把論文寫在吉林大地上”的辦學理念,積極投身于吉林省地方經濟建設,先后主持并完成了“高效農業科技示范區”、“省長豐產方”、“玉米大面積豐產栽培”和國家農發辦“現代化農林示范”等項目,為地方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農學院先后獲得“科研管理工作先進學院”等榮譽稱號。
農學院十分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國、俄羅斯、荷蘭、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加納、羅馬尼亞等10多個國家的高校、科研機構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 2001年,農學院成為由國際熱帶農業研究中心(CIAT)、福特基金會(FD)和加拿大國際發展研究中心(IDRC)支持的“以農民為中心”的12個“參與式教學模式”研究網絡單位之一,2006年建立“中俄菌類資源保育與研究中心”,長期開展國際項目研究和學術交流。
農學院正積極加強現代生物技術、農業工程技術與傳統學科的滲透交叉,以提升傳統優勢學科水平。同時狠抓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以本科教育為基礎,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
歡迎您對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門戶網進行訪問,門戶網將按照本明及《隱私政策》的規定收集、使用、儲存您的個人信息,特此發布本聲明如下,請您認真閱讀。
1、本網站尊重用戶隱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在網站上預留的信息。
2、用戶提交姓名、電話以及表單里的其他需要的信息僅用于報考在職研究生、考研輔導、專本科課程等網站所服務的項目使用。
3、用戶提交信息,會有老師進行回訪確認學生的條件資質,是否符合報考相關的項目,以及符合報考哪個項目進行推薦。
4、用戶提交信息是自愿提供,有權拒絕提交,但如果拒絕提交個人信息,本網站將無法提供招生信息,學員也無法了解到具體的招生信息,由此可能會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影響。未滿18歲的用戶,必須在法定監護人已經閱讀本聲明的許可下,通過網站提交個人信息。
5、學生提交個人信息,將享受本網站和第三方的服務,如果同時在其他網站預留信息,并且報名并未通過本網站提供的服務,本網站將不負責任何責任。
6、本網站會非常注重用戶的隱私,不會將信息提供給任何與報名課程無關的第三方,除非用戶違反國家法律有關規定、國家強制要求提供用戶信息的除外。網站被第三方黑客攻擊造成的信息泄露,丟失、被盜用或被篡改等也不負任何責任。
宋老師
400-8032-898
daydayup123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