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于2000年3月,由原自動化系和計算機系合并而成。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下設4個系:自動化系、測控技術系、計算機系、信息工程系;2個部級研究機構:智能過程系統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化工行業系統仿真工程技術中心;5個校級研究機構:網絡中心、信息安全研究中心、計算機應用研究所、測控技術研究所和自動化研究所;跨學科跨學院設置的機構有:化工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安全科學與監控工程中心,以及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在我校設立的危險化學品生產系統故障預防及監控基礎研究實驗室、新危險化學品評估及事故鑒定基礎研究實驗室等。此外,還有2個校級教學實驗中心:電工電子教學實驗中心(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2個院級教學實驗中心:自動化與測控系統實驗中心和計算機系統與通信實驗中心。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有一支學術造詣深、富有創新精神和敬業愛崗的師資隊伍,有教職員工151人,雙聘和兼職院士1人,正教授26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0人,副高職42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75% 。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是培養信息領域高級專門人才的搖籃,形成了從本科生到碩士生、博士生、工程碩士研究生以及留學生等比較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擁有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其中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二級學科為北京市重點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控制工程和計算機技術專業2個工程碩士點,以及8個本科專業: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軟件工程和生物醫學工程。目前在校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600余人、本科生2700余人,工程碩士研究生80余人。
近幾年來,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承擔了百余項國家“973”、“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以及北京市、教育部、中石化、中石油等縱向科研項目和企業橫向科研開發項目。在科研與教學工作中取得顯著成果,獲得 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 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北京市精品課程4門,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5項,國家軟件著作權7項。 自主開發的《計算機仿真教學軟件》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香港科大等60 多所大專院校使用, 自主研制 的新一代多功能計算機過程與控制半實物仿真實驗系統(MPCE)已經推廣到清華大學、浙江大學、重慶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幾十個單位作為科研與教學的主要實驗環境,自主研發的《高校儀器設備管理系統》在全國1000多所高校使用,《中央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軟件》在國務院76家直屬部委及下屬2537家單位使用。在國際刊物、國內核心刊物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800余篇,出版專著和教材、譯著40余部。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與英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法國等十幾個國家的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密切關系。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正以活力創造激情,勵精圖治,自強不息,求真務實,團結拼搏,在成長中走向輝煌!
歡迎您對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門戶網進行訪問,門戶網將按照本明及《隱私政策》的規定收集、使用、儲存您的個人信息,特此發布本聲明如下,請您認真閱讀。
1、本網站尊重用戶隱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在網站上預留的信息。
2、用戶提交姓名、電話以及表單里的其他需要的信息僅用于報考在職研究生、考研輔導、專本科課程等網站所服務的項目使用。
3、用戶提交信息,會有老師進行回訪確認學生的條件資質,是否符合報考相關的項目,以及符合報考哪個項目進行推薦。
4、用戶提交信息是自愿提供,有權拒絕提交,但如果拒絕提交個人信息,本網站將無法提供招生信息,學員也無法了解到具體的招生信息,由此可能會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影響。未滿18歲的用戶,必須在法定監護人已經閱讀本聲明的許可下,通過網站提交個人信息。
5、學生提交個人信息,將享受本網站和第三方的服務,如果同時在其他網站預留信息,并且報名并未通過本網站提供的服務,本網站將不負責任何責任。
6、本網站會非常注重用戶的隱私,不會將信息提供給任何與報名課程無關的第三方,除非用戶違反國家法律有關規定、國家強制要求提供用戶信息的除外。網站被第三方黑客攻擊造成的信息泄露,丟失、被盜用或被篡改等也不負任何責任。
宋老師
400-8032-898
daydayup123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