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教育發軔于1994年,本科教育始于1995年,設新聞傳播系于文學院。2012年9月,新聞傳播系與信息技術系聯合組建信息與新聞傳播學院。2013年6月,學院決定以原新聞傳播系為基礎,成立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傳播學為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學院現有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網絡與新媒體三個本科專業,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碩士學位授權點和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與文學院共建“文化傳播學”博士點(與文學院分別設點招生)。新聞傳播學院現有全日制本科生近500名,碩士研究生200余名。新聞傳播學院院訓“昭德明理,立言樹人”,由著名新聞學者、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名譽主席、原人民日報社社長邵華澤先生親筆題寫。
經過二十年的發展,新聞傳播學院已逐步建立起一支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2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9人,講師12人,高級職稱教師占總數的56%;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有21人,具有博士后研究經歷的教師有3人,博士化率88%。實踐性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我院師資隊伍的鮮明特點:專任老師中來自媒體一線的共有6人(分別來自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中國青年報、解放日報、武漢電視臺、武漢晚報等主流媒體),擁有豐富媒體經驗的老師占比高達25%,這在全國高校中并不多見。另外,我院還在有計劃推進在職老師赴新聞媒體掛職鍛煉,截至2015年已有5人赴省內媒體掛職鍛煉;有計劃推進中青年老師海外留學計劃,截至2015年已有8人赴海外訪學、交流。教師中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1人,另聘多名傳媒界資深人士擔任校外碩士研究生導師。
新聞傳播學院重視科學研究,科研實力顯著增強。近十年來,新聞傳播學院教師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1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9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青年項目1項),教育部和湖北省人文社科基金項目29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子課題)3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項,獲得各類橫向項目30余項,總經費600余萬元。本院教師的科研成果、新聞作品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中國新聞獎、湖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重要獎項。
新聞傳播學院實驗設備齊全,圖書資料豐富。新聞傳播學院擁有各類計算機、電子設備、影視設備、網絡設備共100余臺(套);擁有專業圖書20000余冊,中外文專業期刊近200種。新聞傳播學院所依托的國家級文科綜合實驗中心,實驗室面積達4790平方米,下設新聞攝影、電視攝像、非線性編輯、報紙編輯、新聞演播等29個實驗室,總價值2800余萬元,能充分滿足新聞傳播專業各層次、各類型的實踐教學需要。
新聞傳播學院重視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新聞傳播學院已在人民日報社、新華通訊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社、中國國際廣播臺、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北廣播電視總臺等二十余家新聞傳播機構建立實習基地。2013年,新聞傳播學院成功申報“中央在鄂媒體省級實習實訓示范基地”,與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教育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中央駐鄂新聞單位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合作,并協同創新。
歡迎您對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門戶網進行訪問,門戶網將按照本明及《隱私政策》的規定收集、使用、儲存您的個人信息,特此發布本聲明如下,請您認真閱讀。
1、本網站尊重用戶隱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在網站上預留的信息。
2、用戶提交姓名、電話以及表單里的其他需要的信息僅用于報考在職研究生、考研輔導、專本科課程等網站所服務的項目使用。
3、用戶提交信息,會有老師進行回訪確認學生的條件資質,是否符合報考相關的項目,以及符合報考哪個項目進行推薦。
4、用戶提交信息是自愿提供,有權拒絕提交,但如果拒絕提交個人信息,本網站將無法提供招生信息,學員也無法了解到具體的招生信息,由此可能會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影響。未滿18歲的用戶,必須在法定監護人已經閱讀本聲明的許可下,通過網站提交個人信息。
5、學生提交個人信息,將享受本網站和第三方的服務,如果同時在其他網站預留信息,并且報名并未通過本網站提供的服務,本網站將不負責任何責任。
6、本網站會非常注重用戶的隱私,不會將信息提供給任何與報名課程無關的第三方,除非用戶違反國家法律有關規定、國家強制要求提供用戶信息的除外。網站被第三方黑客攻擊造成的信息泄露,丟失、被盜用或被篡改等也不負任何責任。
宋老師
400-8032-898
daydayup123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