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前身為1958年創辦的語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1964年成立漢語言文學系,1993年更名為中國漢語言文學系,設漢語言文學和新聞學兩個本科專業,2002年執行學院建制,成立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現發展成為兼有本科生、碩士博士研究生、留學生等多種人才培養層次的文科學院。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現設有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與文藝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民俗學、新聞理論、新聞實務、廣告學9個教研室和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后流動站、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基地等。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在校本科生882人,碩士及博士研究生248人(含留學生);教職工70人,其中專任教師58人,38人擁有博士學位,教授21人、副教授17人、講師20人,博士生與碩士生導師43人。
一、專業建設與本科教育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現有4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新聞學專業和廣告學專業,分屬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和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辦學歷史與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同齡,新聞學專業1984年開始招生,廣告學專業和漢語國際教育2004年開始招生。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本科教學以教授為骨干、中青年教師為主體,深入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教學理念。在人才培養中,倡導知行并重,通過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兩大體系,構建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的培養路徑,培養學生具有較為寬廣的人文素養和社會科學基礎,在本科教育階段為學生奠定終身教育與發展的基礎。經過多年的教育教學探討與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日趨多樣,由課堂講授型為主發展到講授型、研究型、討論式、案例式,以及反轉課堂等多種教學方式并存。先后舉辦了“全國民族院校與民族地區高校中文學科及相關專業教材建設研討會”和“多維視野下的文藝學學科發展暨文學理論教材建設研討會”等教學研討會,
近10年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師榮獲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國家民委本科教改與質量建設研究優秀項目、北京市教學基本功比賽二等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高等教育)一、二等獎等,并成功開設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2011年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育教學團隊被評為北京市“教育先鋒號”。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實踐教學體系課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提倡基于問題、項目、案例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創新創業,支持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創新性實驗和創業模擬活動。加強學校與社會的合作,發揮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設在全國各地幾十家教學科研實踐基地在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
人文知識競賽、現場寫作、創意最大、民聲新聞比賽、《民聲時報》等專業賽事、專業實踐媒體為學生提供了檢驗知識、運用能力的舞臺。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民族文化傳播實驗教學中心,主要服務于創新性人才培養。通過綜合性、創新性實驗課程的開設,充分尊重學生在實驗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實驗中心支持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創新性活動。微電影工作室、紀錄片工作室、媒體工作室等學生創新工作室發揮了學生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體作用。
結合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學科和專業特色,努力打造貼近學生、貼近專業、貼近社會的學生特色活動,如文學之夜大型詩樂舞晚會、主持人大賽、文學之春詩歌朗誦比賽、言者無疆新生辯論賽等。目前,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創辦的現場寫作大賽、創意最大廣告大賽、民聲新聞大賽、鏡里鏡外影視作品大賽等已成功升級為校級創新教育活動。
近年來,學生綜合素質穩步提升,學生獲得的重要獎項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寶鋼教育基金優秀學生獎、全國優秀學生干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全國校園詩歌大賽一等獎、北京市三好學生、北京市優秀學生干部、北京市優秀共青團員、首都“先鋒杯”優秀基層團干部、首都“先鋒杯”優秀團員等,重要的集體獎項有:北京市先進班集體、北京市五四紅旗團支部、首都“先鋒杯”優秀團支部、首都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等。
二、學科與學位點建設
近10年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學科與學位點建設得到很大發展,2006年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擁有了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晉級為北京市重點學科;2010年民俗學二級學科晉級為北京市重點學科;2012年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逐步形成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民俗學3個學科齊頭并進的學科布局。現設有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民俗學、新聞學和傳播學7個碩士學位點和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民俗學4個博士學位點。
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央民族大學傳統優勢學科,著名古典文學專家、李白研究專家裴斐教授20世紀70年代末到我校任教,對學校的古代文學發展做出重要貢獻。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獲得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并建立中國古代文學博士點。學科近10年主持和參與國家、部委科研項目6項,出版專著20多部,發表論文100多篇,在古代詩歌與詩學研究、古代敘事文學研究方面取得豐碩成果。
中國現當代文學1997年開始招收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專業中國現當代文學方向碩士研究生,2008年正式建立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學位點。本學科在中國現代文學思潮研究、新詩研究、中國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方面成果顯著,形成了鮮明的研究特色。近10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國家民委研究項目等省部級課題,出版專著近20部,在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多篇,在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漢語言文字學是中央民族大學重點培育學科之一,2008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11年建立漢語言文字學博士學位點,在漢語方言學、文字與訓詁學、漢語詞匯學以及近代漢語研究等方面都有所建樹。最近5年學科點獲得多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基金、國家民委項目基金等項目,出版專著11部,發表論文8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37篇。
文藝學設有文藝美學、西方文論兩個研究方向。近年來在文藝學基本理論、西方文論、古代文論、宗教美學等方面不斷有新的學術成果問世,出版專著7部,主持或參與多項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新聞學本科專業開設于1984年,1989年招收民族新聞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2001年獲得新聞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在國內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研究領域占有領先地位。在新聞學前沿研究、跨文化新聞傳播研究、新媒體研究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近5年來,新聞學科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2項,出版專著近20部,在權威和核心期刊發表論文40多篇。全國二級學會“中國新聞史學會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研究委員會”秘書處設在本學科。
傳播學從201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正在形成以中外傳播史論(含少數民族新聞史論)、傳播學基礎理論為先導,廣播電視研究、廣告傳播研究為支撐,跨文化和民族文化創意傳播研究為特色,輻射人類傳播研究、社會傳播研究等新興、交叉研究領域的學科架構。該學科已出版有影響的學術專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民俗學是中央民族大學傳統優勢學科,是學校中國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研究的重要基地。近10年在少數民族節日文化研究、民間敘事文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學術業績。組織出版“中央民族大學民俗學文庫”共計24部著作。承擔包括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在內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8項。逐步形成少數民族民俗文化研究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少數民族口承文化研究、少數民族民俗文化資源的價值轉換與文化創意研究3個穩定有特色的學科方向。
近10年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師憑借自己扎實的學術功底和優質的專業學術平臺,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獲得了一批極具學術影響力的科研獎項。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師先后獲得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三等獎,全國民委系統調研報告二等獎,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學術著作獎,第二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獎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天山學者”榮譽稱號等。2013年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有1人入選“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入選“北京高校青年英才計劃”。
為進一步推動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學科建設工作,激發研究生的專業學習興趣,提高綜合素質和科研水平,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從2009年開始舉辦研究生學術論壇——“立雪論壇”,至今已連續舉辦6屆。
三、國際交流
為順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大趨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成功開展了多渠道國際交流與合作,逐漸形成了多途徑、規模化、常規化的國際交流活動新格局。
2000年初,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曾與韓國建陽大學中文系組織實施了聯合辦學項目,先后培養了6屆漢語專業韓國留學生,并選派教師到韓國講學。
2010~2014年,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近百名本科生分別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西東大學、弗羅里達大學、加州大學、俄克拉荷馬大學、阿肯色州立大學、密西西比大學,法國里昂第三大學,加拿大蒙特愛立森大學,韓國祥明大學,波蘭雅蓋隆大學等攻讀碩士學位或參加留學交換項目。
2011~2014年,有33名研究生入選各類留學項目,分別到美國密西西比大學、俄勒岡大學,日本名古屋大學,荷蘭萊頓大學,法國里昂第三大學交流訪學。
同時,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每年都有多名教師到國外知名高校訪學研修,包括英國劍橋大學、日本京都大學,美國加州大學、伊利諾大學、密蘇里大學、威斯康星大學,意大利羅馬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師先后參加了美國夏威夷大學國家外語語言資源中心等承辦的第七屆國際漢語電腦教學研討會,國際傳播學會舉辦的第62屆年會,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舉辦的第20屆對外漢語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美國廣告學術委員會(AAA)2013年美國廣告國際學術研究會,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第十六屆比較文學年會等極具影響力的學術會議。
在“中央民族大學海外知名學者來校講學計劃”和“111引智項目”資助下,先后邀請多位海外知名學者到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開展學術活動。主要有著名海外漢學家、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文學系教授賀麥曉(Michel Hockx)教授,美國知名傳播學者、密西根州立大學的查爾斯?薩蒙(Charles T.Salmon)教授,俄亥俄州州立大學新聞分院程紅(Hong Cheng)教授,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著名教授理查德.R.約翰(Richard R .John),著名漢學家、翻譯家、作家,波恩大學漢學系顧彬(Wolfgang Kubin)教授,美國西北大學終身榮譽教授唐·E·舒爾茨(Don E Schultz),美國密西根大學亞洲語言文化系及比較文學系唐小兵(Helmut F. Stern)教授,意大利羅大大學史華羅(Paolo Santangelo)教授等。上述國際交流活動為拓展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師生學術視野,增進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與國際學界聯系,提高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人才培養質量起到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近10年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還舉辦了“中國新媒體與民族文化產業論壇”,“現代傳媒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民間文學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學術研討會”,“中國古代敘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國李白研究會第16屆年會暨李白國際學術研討會”,“漢語方言時體系統國際學術研討會”等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營造了良好的學術交流氛圍,擴大了各學科在海內外的學術影響。
四、就業與人才培養
建院50年,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共培養各類畢業生8360名,其中碩士、博士840人,為全國、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學術研究、教育教學、新聞媒體、宣傳企劃、行政管理等行業輸送了大量人才。漢語言文學專業創建時間最長,畢業生學風嚴謹、作風踏實,成為各地社會文化建設和發展的中堅力量,不少畢業生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少數民族文學獎等國家級、省部級獎項;新聞傳播學專業的畢業生大多成長為新聞界精英,獲得了包括“范長江新聞獎”、“中國新聞獎”和“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在內的眾多獎項;漢語國際教育、廣告學等新設專業,積極面向社會需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學生就業良好,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隨著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高,免試推薦繼續攻讀學位的畢業生,絕大多數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家重點院校錄取,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
經過50年的發展,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逐漸形成了求真務實、知行并重、薪火相傳的辦學傳統。近年來,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本著統籌兼顧、合理布局,保證質量、重點突破,循序漸進、守正創新的原則,努力協調各個學科,以共同發展為理念,積極為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學科研人員的教學改革、學術創新與國際交流搭建良好平臺,進一步提升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在學校教學、科研領域的綜合實力。
專業方向 | 所屬專業 | 學院 | 類型 | 班型 | 學制 | 學費 | 報名狀態 |
---|---|---|---|---|---|---|---|
中國古代文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同等學力 | 周末班 | 2年 | 1.00萬 | 報名中 |
民俗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同等學力 | 周末班 | 2年 | 1.00萬 | 報名中 |
中國現當代文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同等學力 | 周末班 | 2年 | 1.00萬 | 報名中 |
應用語言學 | 中國語言文學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同等學力 | 周末班 | 2年 | 2.40萬 | 報名中 |
英語語言文學 | 外國語言文學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同等學力 | 周末班 | 1.5年 | 2.40萬 | 報名中 |
英語翻譯 | 外國語言文學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同等學力 | 周末班 | 2年 | 2.40萬 | 報名中 |
新聞學 | 新聞學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同等學力 | 周末班 | 2年 | 1.00萬 | 報名中 |
文化交流與傳播方向 | 新聞傳播學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同等學力 | 周末班 | 2年 | 2.60萬 | 報名中 |
新聞與傳播 | 新聞與傳播 |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 <專業碩士 | 周末班 | 3年 | 2.50萬 | 報名中 |
歡迎您對在職研究生招生信息門戶網進行訪問,門戶網將按照本明及《隱私政策》的規定收集、使用、儲存您的個人信息,特此發布本聲明如下,請您認真閱讀。
1、本網站尊重用戶隱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在網站上預留的信息。
2、用戶提交姓名、電話以及表單里的其他需要的信息僅用于報考在職研究生、考研輔導、專本科課程等網站所服務的項目使用。
3、用戶提交信息,會有老師進行回訪確認學生的條件資質,是否符合報考相關的項目,以及符合報考哪個項目進行推薦。
4、用戶提交信息是自愿提供,有權拒絕提交,但如果拒絕提交個人信息,本網站將無法提供招生信息,學員也無法了解到具體的招生信息,由此可能會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影響。未滿18歲的用戶,必須在法定監護人已經閱讀本聲明的許可下,通過網站提交個人信息。
5、學生提交個人信息,將享受本網站和第三方的服務,如果同時在其他網站預留信息,并且報名并未通過本網站提供的服務,本網站將不負責任何責任。
6、本網站會非常注重用戶的隱私,不會將信息提供給任何與報名課程無關的第三方,除非用戶違反國家法律有關規定、國家強制要求提供用戶信息的除外。網站被第三方黑客攻擊造成的信息泄露,丟失、被盜用或被篡改等也不負任何責任。
宋老師
400-8032-898
daydayup123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