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討喜炎平聯合阿昔洛韋治療小兒重癥手足口病的療效。方法 將202例重癥手足口病患兒隨機分成兩組,一組使用喜炎平(10mg/kg.d)聯合阿昔洛韋注射液(10mg/kg.d),為治療組(101例),另一組單用阿昔洛韋注射液(10mg/kg.d),為對照組(101例),對兩組的臨床癥狀、體征變化及改善時間進行觀察和分析。結果 治療組的臨床癥狀及體征均較對照組消失早(P0.05),改善時間少于對照組,用喜炎平聯合阿昔洛韋注射液的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9%,用阿昔洛韋的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9%,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喜炎平聯合阿昔洛韋注射液治療小兒重癥手足口病療程短,見效快。
【關健詞】 喜炎平 阿昔洛韋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臨床病例候群,多數以發熱,手、足、口腔、臀部,肛周等發生的皮疹或皰疹為主要特征,病情嚴重可引心肝腎腦等器官損害,并發無菌性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水腫,急性弛緩性麻痹等,病性發展迅速,24小時內可引起死亡。我院自2010年至2012年共收治202例手足口病重癥患者,現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2例患者,男98例,女104例,平均年齡1.5歲,入院時符合《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重型手足口病的診斷標準:均有高熱,皮疹,嘴唇、舌尖、咽喉皰疹;其中神經系統表現101例,.呼吸系統表現99例,循環系統表現2例。
1.2 方法
202例隨機分成兩組,一組使用喜炎平(10mg/kg.d)聯合阿昔洛韋注射液(10mg/kg.d),為治療組(101例),另一組單用阿昔洛韋注射液(10mg/kg.d),為對照組(101例)。
1.3 療效標準
治愈:無發熱,皮疹消退,嘴唇、舌尖、咽喉皰疹消失,癥狀消失,無并發癥;好轉:發熱減退,皮疹和皰疹消退或變成灰暗,癥狀減輕,無并發癥;無效:高熱不退,皮疹無改變或增多,癥狀加重,有并發癥,需轉至ICU治療或死亡。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11.0統計軟件分析 數據以均數±標準差即(`X±S)表示.組間比較用U檢驗;計量資料以率表示,用X2;以P0.05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表一 兩組退熱時間、皮疹、口腔皰疹潰瘍消退時間 組別 退熱時間 皮疹、皰疹消退時間 癥狀消失時間 痊愈時間,
治療組 3.5±0.68 3±0.92 2±0.45 4±1.63
對照組 4±0.54 4±1.08 3.5±0.87 5±1.92
T -5.75817 -7.0486 -15.3141 -3.9705
P 0.01 0.01 0.01 0.01
治療組退熱時間,皮疹、皰疹消退時間,癥狀消失時間,痊愈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二兩組臨床相關指標比較
組別 顯效 好轉 無效 合計 總有效率(%)
治療組 86 14 1 101 99
對照組 50 30 21 101 79
顯效加好轉為有效,觀察組總有效率和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X2檢驗,P0.05,差異有顯著性,
3、 討 論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種兒童傳染病,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多發生于5歲以下兒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腦炎等并發癥。個別重癥患兒如果病情發展快,導致死亡。該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皰疹或破潰后形成潰瘍為主要臨床癥狀。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引發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型),其中以柯薩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腸道病毒71型(EV 71)最為常見。喜炎平的主要成份是穿心蓮內酯總酯磺化物。藥理作用是抗病毒、解熱消炎、抗菌、鎮咳和增強機體免疫力。對泌尿系統、消化系統、生殖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等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對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明顯的滅活作用,可抑制毛細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減少炎性滲出物的滲出,可提高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對細菌和病毒的吞噬能力,還可提血清中溶菌酶的能量,增強機體的免疫力[1];阿昔洛韋在體外對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藥物易被單純皰疹病毒攝取,然后磷酸化為三磷酸鹽,通過兩種方式抑制病毒復制:干擾病毒DNA多聚酶,抑制病毒的復制;在DNA多聚酶作用下,與增長的DNA鏈結合,引起DNA鏈的延伸中斷;喜炎平聯合阿昔洛韋治療重癥手足口疾病,縮短發熱時間,減輕皮疹,減少平均住院天數有明顯療效,用藥安全,因此,喜炎平聯合阿昔洛韋治療重癥手足口病,臨床可以推廣.
參考文獻
[1] 實用中醫藥雜志、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華西藥學雜志、中華實用醫學等相關雜志的相關臨床文獻
西藥大全 阿昔洛韋氯化鈉注射液
李春春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09 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