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農民工家庭的主業是農業,因此農業生產收入,仍是農民工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不斷推進和深化,農村中越來越多的人們紛紛走向大中城市或城鎮,而且通過自己辛勤的勞動大大增加了其家庭收入。而且,農民工務工工資性收入要超過其家庭純農務收入的可能性是極大的,本文從一些假定條件出發,論證了農民工務工的工資性收入要超過其家庭的農業純收入。
關鍵詞 農民工 務工工資性收入 農業純收入
一、農民工務工工資性收入與其家庭農業純收入比較
為了更清楚的研究農民工務工收入與其家庭農業純收入之間的關系,本文對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農民收入的統計數據進行了搜集和整理,如下:
(一)農民工收入來源特點
數據分析得,農業純收入在各種收入中的基數是最大的。而工資性收入呈現逐年猛增的趨勢,在各種收入中穩居第二。因此,農民工家庭收入當中,農業純收入依然是當前農民工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在農民工的各種收入中占有最大的比重.而務工的工資性收入增長幅度最快。
(二)農民工家庭收入來源變化特點
農業純收入從2000年至2007年在農民工家庭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但所占總收入的比重減少了6.25個百分點??梢钥闯銎渌急戎赜忻黠@下降的趨勢。而務工工資性收入所占總收入的比重雖不及純農業收入所占的比重大,但從2000年至2007年增加了7.38個百分點,其所占比重是在逐年上升。并有超過農業純收入的趨勢。
可見,近年來,但農業對農民工家庭增收的貢獻能力已經呈現明顯的趨勢性減弱。務工收入作為農民工增收的主要來源的地位已經確立并不斷鞏固,對農民工家庭增收的貢獻能力出現了明顯的增強趨勢。
二、農民工務工工資性收入將要趕超農民工家庭純農業收入的原因分析
農民工家庭純農業收入雖然在不斷增長,然而卻增長緩慢,在農民工家庭的總收入中的比重還有大幅度下滑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民工家庭人均占有的資源太少
我國農業以耕地為主的生產資料與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相比太少,使農村的勞動力只能與少量的生產資料相結合,使大量的農業勞動力處于閑置狀態。農作物獨立受自然力作用的時間很長,占了生產時間的絕大部分,而勞動時間則只占生產時間的一小部分。而只有勞動時間才創造價值,非勞動時間是不創造價值的。農業生產的這種特點決定了農業的勞動時間短,農業創造的價值少。這就是農民工家庭純農業收入少的根本原因。
(二)農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
農業生產成本包括購買生產資料的費用、投入的勞動力費用以及投入的農業生產技術裝備的費用等。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近年上升很快,從而推動農業生產成本的上升。農民購買農業裝備的支出更促使農業生產成本的上升。這一方面說明農業生產成本呈上升趨勢,另一方面也說明農產品的自然贏利空間有限。
(三)農民工的文化程度較農民要高,維權追求平等意識迅速增強
在經歷了30年的改革開放以后,我國農民工的文化程度在迅速提高。其維權,追求平等意識也在迅速增強,客觀上也就拓寬了他們的就業空間和獲得穩定收入的機會。
(四)財政支持下的免費職業培訓有助于農民工的穩定收入
農民工的非農職業培訓提高了農民工的遷移能力。首先,提高了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其次,擁有較高的社會資本;再次,經過培訓的農民更有能力獲得就業信息;最后,就業穩定性更好。農民工務工勢必成為農民工增收的主要渠道。
三、農民工務工的工資性收入將要超過農業純收入的基本假定
當然農民工務工的工資性收入要超過農民工家庭的農業純收入離不開一些基本假定,“要保證農民工具有穩定的務工工資性收入”。
從農民工自身方面來說,要適應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就要不斷努力學習,提高自己職業技能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更快的融入城市和城鎮生活工作中去。另外,農民工要為自己設定一個合理的職業目標,工作中要勇于進取,踏實肯干,業余時間,要抓緊時間勤于學習,認真苦讀,掌握相關技能技術。
2.從外部條件來說,可采取以下手段來保證農民工工資的穩定:①建立施工企業支付農民工工資的約束和保障機制,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②建立企業信用檔案制度。對存在拖欠農民工資問題的房地產和建筑業企業,主管部門記入企業信用檔案,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對清欠不力,沒有及時完成清欠任務的房地產和建筑業企業,將向社會公布進行曝光。③提高農民工的法律維權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保證農民工工資的穩定性增長,才有可能使務工的工資性收入超過農民工家庭的農業純收入。
四、總結
總之,農民工務工己經成為增加農民工家庭收入的主要渠道,這種務工工資性收入很有可能趕超農民工家庭的農業純收入。當然,這是有前提條件的,“要保證農民工具有穩定的務工工資性收入”。一方面,從農民工自身來說,要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素質,另一方面,國家和政府也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真正保證農民工的權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參考文獻:
[1]姜長云.中國農民收入增長趨勢的變化.中國農村經濟.2008.9.
李純英,劉金祥.農民收入低探析.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6).
汪清龍.試析農民工資性收入與農民增收.經濟研究導刊.2009(13).